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

【閱讀好文精選】給孩子最好的,未必是孩子需要的



給孩子最好的,未必是孩子需要的
作者:台北市立重慶國中教師鍾滿振

買給媽媽的手機,媽媽沒有在用了,剛剛到電信公司直營門市去把門號退掉。等待辦手續的期間,鄰座來了一對母子,兒子打扮入時,母親很純樸。

兒子一到櫃台就坐了下來,因為椅子只有一個,母親只好站著。自稱是大學生兒子,要移轉門號加購愛瘋五手機,詢問後的價格超過萬元。

母親問店員:你們優惠專案到何時結束。

店員回答:為何有此一問。

母親說:身上的錢不夠,要等領薪水才可以買給孩子。

店員問:何時領薪水。

母親不太開心的回答:你管我何時領薪水,你只要告訴我優惠專案到何時結束就行了。

店員回答:專案隨時都有,只是優惠方式不同。

時間過了近三十分鐘,母親始終站著,兒子始終坐著,店員始終沒有拿著椅子給年約五、六十歲的母親坐。

站在旁邊的我目賭這一幕,自覺的責任更重了,因為培育一位優良學生,就如同造就一個幸福家庭,學生的未來,是家長與社會不可或缺的依靠。

任教經驗告訴我,學生的不良習慣與偏差行為,等到老師糾正、送訓導處、寫行為紀錄表、記過、記警告....等訓輔措失,往往已緩不濟急。因為到那個階段,不適宜的習慣已經養成,偏差的價值觀已經定型,強壓的訓輔補強,只會讓錯誤隱藏在黑暗中,慢慢長大,一直到無法控制。

陪伴沒有距離

身為老師的我,習慣在學生下課時間,坐在教室後方,喝口水,拿起書本休息一下。中午吃飯時,習慣和同學一起抬餐盒,共用午餐。打掃時間,習慣到班上負責打掃的花園,撈樹葉、撿垃圾。每天和孩子作息在一起,一些不符合老師期待的習慣和行為(站三七步、單手拿東西給他人、言語不雅、同學過分的玩閙.....)很容易就會發現,及時勸阻導正,效果很棒。

其實要達成『同學面對老師和家人是尊敬,不是畏懼,是朋友,不是敵人』的目標,是很容易的。只要陪伴孩子身邊,和孩子創造累積擁有蓋房子的資源,蘊育良好的氣氛,就可以建構一個屬於全體同學、家長及老師的幸福家庭。

這裡是閱讀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ead.life
感謝讀友投稿作品



↓ ↓ 每周精選閱讀,歡迎加入一起討論 ↓ ↓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.php?fbid=10152666607365057&set=a.10150140159875057.398453.403142035056&type=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